
中國在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寶座”上越坐越穩,過去以海量自行車聞名世界的北京也已經呈現出傳統燃油...
豐年資本 王大勤|2020-07-23 11:16:10|來源:網絡
近年來,高端制造產業投資已經形成了不可阻擋的勢態,無論是半導體、電子元器件、還是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加速來襲,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嚴峻的挑戰。在這未來十年重要的產業發展窗口下,本土PE機構對于投資和產業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豐年資本的這篇內容將還原那些年豐年資本所形成的思維鏈圖,包括在產業分析、戰略延展、參控股投資策略上。希望能為在瞬息萬變環境中的同行者們,帶來共鳴與思考。
扎根產業布局
在中國本土創投圈里,豐年資本的投資打法略有不同。
2014年創立之時,豐年資本確定了一個明確的出發點——做產業化投資。在未來,中國有競爭力的投資機構一定是會在大賽道上形成獨特優勢的。
在當時的時間節點,做哪個領域的產業化投資是值得推敲的。“風口”上的消費、醫療產業迎來了眾多資本一邊倒的狂熱,彼時如果豐年資本參與進去,無論是在時間、還是其他方面上都無法拉開差距。
應該進行什么樣的產業投資?從數據上顯示,自創業板2009年開板以來,A股市場所有IPO企業里面近一半都是制造業公司?;仡欉_晨、九鼎這些老牌PE,制造業IPO項目也占據了半壁江山。而現象的背后,則是因為中國制造業大國的屬性,以及A股市場的審美傾向。
我國制造業總量占全球的比重多年來都穩居世界第一,但從產業鏈分工來看,制造業長期處于中低端,過去基于人口紅利、原材料等要素驅動發展,憑借廉價的勞動力,以較低的產品成本取得國際市場地位。但實際上,未來制造業的比拼,則是在高端產業鏈上進行較量。就以近幾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為例,2015-2018 年,以移動通信基站設備、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整體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即使在資本收縮、經濟下行期,高端制造的投融資交易也依舊活躍。
豐年資本是一群由九鼎、達晨等中國本土PE高管組成的團隊,過往對高端制造業積累了豐富而獨特的經驗,作為一家剛起步的機構來講,投資高端制造業,這是一個在能力圈范圍內最好的切入點。
基于當時軍民融合環境的大趨勢下,豐年資本進入了制造業中技術要求高、市場需求特殊的前沿領域——軍工。2015年,創投圈涉獵軍工項目的機構很少,豐年資本拿下市面上幾家比較典型的特種器件項目,基金的管理規模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擴張至十幾億人民幣容量。
但機構始終要具有前瞻性,能夠看清趨勢,做最正確的戰略延展。
在奠定了軍工投資行業的領先地位后,從2016年開始,豐年進一步把視野擴大到了整個高端制造業。一方面他們感受到了軍工行業的局限性,另外一方面也有軍工產業帶來的啟發——自主創新和進口替代會成為中國下一個階段最緊迫的需求和最主要的產業機會。同一個領域進行延展投資,其實更靈活。投資高端制造整個大行業成為了2016年下半年,豐年資本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規劃。
豐年資本仍然以產業投資為基礎,通過投研挖掘各個賽道的細分龍頭,鋪開了高端制造業包括精密加工特種器件、電子元器件、半導體、新材料、信息技術等賽道。
深入這些投資的企業,會發現基本都具有三個明顯相同的特征:
1、企業產品在中國市場空間廣闊;
2、產品所在市場主要被外企占據,存在進口替代需求;
3、企業已實現技術突破,產品接近外企水平,且已持續訂單交付。
這也是豐年選擇項目的一個標準。時間到了2018年,據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全年投資高端制造行業的機構數量已高達 1500 余家,同比上升 16%。布局高端制造領域機構數量的攀升,整個資本市場對自主創新、進口替代類項目的關注度正在提高,高端制造行業已經顯露出不可估量的機會和價值。
控股投資
成為更好的“產業人”和“價值創造者”
2016年,豐年資本即確定了第二個戰略延展就是——控股投資。
深入跟進數千家、投資上百家工業企業之后,豐年資本發現很多中國企業的問題源頭并不在產品和技術,而是在于管理和團隊。有些企業,產品已經研發出來,技術也相對成熟并實現一定的規模,但是在大批量生產、質量穩定性、按時交付、成本控制等方面遲遲得不到提升,從而無法在客戶和市場上形成絕對優勢。這些問題再進一步深究,則涉及到流程、組織、激勵、企業文化等現代化企業管理方法。
同時,由于企業原有團隊成員年齡偏大,在經驗和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固化和局限性,使得整個組織無法實現快速的學習,無法迅速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這就會導致即便擁有很好基礎的產品和技術,也無法充分發揮它的價值。
如今“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型產業發展,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已經成為中國新基建乃至高端制造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這個時候,一個擁有更強產業能力和體系化思維能力的“躬身入局者”就會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劑。如果企業能擁有一個現代化經營管理體系、一個深刻理解產業和企業的控股股東,引進成熟的管理團隊、理念、資源進行輔助,就可以很快地幫助企業實現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但相比簡單的投資而言,中國市場上的“并購基金”大多數也并不是真正地深入企業一線直接負責經營和管理的。國外像3G資本、黑石等全球一流投資機構能夠在管理理念、戰略方向、資源配置上對企業進行有效輔助,激發企業活力的同時,也促進了產業整體升級。
這種模式對于機構的綜合能力要求極高,在發展僅20余年的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并不常見。相較于此,豐年資本一直在做的,不僅是挖掘出好的技術和產品,更是基于深耕產業并深入了解企業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管理賦能”,輔助培養企業形成更加系統性的核心競爭力,將其自身蘊含的巨大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國際并購巨頭丹納赫就非常擅長工業領域的控股投資。在過去近40年內,丹納赫已經收購上百家企業,包括著名的全球細分龍頭如連接器的老大泰科、臨床診斷儀器的貝克曼等等。這些收購的企業經過丹納赫的妙手,營業利潤普遍提升7個百分點,高的可達到12個百分點,重新建立了強大的產業競爭力。除了其中合理的標的篩選標準、清晰的分類管理清單之外,丹納赫打造的一套DBS管理體系來全面管理和提升收購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才是控股成功的關鍵因素。
豐年資本就一直在研究和學習丹納赫。豐年內部有一個獨特的部門叫“豐年經營管理辦公室”,辦公室核心成員大多是原丹納赫、通用電氣的高管,他們的工作就是持續打磨一套系統化的投后賦能管理體系去幫助企業實現“規?;?標準化”的全面進步,讓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水平上不斷完善,逐漸轉型成高效的、智慧化的企業形態。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且有壁壘的事情,在中國高端制造業急需轉型進步的今天,能夠幫助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
2016年至今,豐年資本在已經參股投資眾多項目的情況下,陸續控股了三四家包括達利凱普、昌力科技這些在業內已經嶄露頭角的公司??毓赏顿Y的難度遠大于參股投資,但在有控股投資上積累一定經驗后,通過控股經營而形成的對產業的深度理解和掌控,反過來再進行參股投資會更加得心應手。
從豐年控股投資投資企業的第一天起,著眼于服務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進行賦能,便一貫而終。
“管理賦能”
幫助企業突破天花板
行業里有聲音在側面分析豐年這幾年來跑出來的案例和打法,曾有一家機構的投后團隊私下給了豐年資本一個模糊的定位——一個更像“企業家”的投資機構。
這家機構舉例了豐年控股的一家企業昌力科技,講述了一家整體經營能力充滿鄉鎮風格的企業雖然擁有很好的核心技術與產品,卻發展平平。豐年深度介入到整個企業的管理鏈條中,經歷近一年的持續督導,企業整體良品率、產量產能效率也在沒有增加人力和機器的情況下快速提升,庫存大幅度下降超過50%。
這篇分析雖然在數據披露上略微粗糙,但昌力科技的發展和豐年推動的預期其實還比較吻合。昌力科技擁有好的技術,尤其是從早期進行煤礦機械液壓支柱生產,到后來研制高精密冷拔液壓類、緩沖阻尼減振系統等系列產品的研發,以及跟進多項重點軍工科研型號項目。豐年資本做的事情,是在已有的技術上幫助企業去實現“技術+管理”雙驅動發展。通過豐年給予的管理體系,去實現運作成本的節約、生產效率的提高。目前,昌力科技已經成為“平安故宮”工程院藏文物防震項目的獨家負責團隊,業務線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展。
達利凱普是豐年資本控股投資的又一案例。
作為東北大連的地方性企業,達利凱普所生產的高Q值瓷介電容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電子元件,市場空間巨大。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可以穩定量產高Q值瓷介電容器的公司,產品能夠填補國內高端電容器生產空白。正是基于豐年過往對行業的深入研究,充分發掘到了達利凱普的價值所在。豐年資本希望基于目前扎實的地基,通過“管理賦能”幫助企業抓住發展窗口期,打造成為一家在高Q值瓷介電容器甚至高端電子元器件領域世界一流的企業,能夠站在更高的視野去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自2017年起,豐年資本幫助企業重新定位愿景和戰略,不斷向企業輸入并落地系統化的管理理念和精益工具,同時給予人才、專家團隊等輔助。三年時間內可以欣喜地看到,達利凱普從過去局限于單一產品、小批量的產出,到如今已經確定了多品類平臺化、全球化的發展策略。在產品理念上,實現多產品平臺化系統化的服務;在生產理念上,由小批量多批次向大批量進行轉變;在技術管理上不斷進行縱向延申;在銷售理念上,以產品交付為導向進行產品設計、應用服務;在人才理念上,從本地向全球擴展,占領“人才高地”,踐行“人才帶動業務、業務培養人才”的理念策略。
相比過去相對粗放的管理,達利凱普的管理模式改善已經精確到了“厘”的程度,一套先進管理體系已然成形。產品無論是在MRI核磁醫療影像系統、半導體設備、工業激光設備,還是測量及分析設備、高速鐵路等領域,市場占有率都處于領先地位,已經成為該細分領域全球市場的有力競爭者。2020年3月,達利凱普新工廠暨高端電子元器件產業化一期項目完成奠基,本項目將建成年產射頻陶瓷電容器30億支的生產線。
堅持做長期有意義的事情路才會越走越寬,豐年資本一直在做有產業格局觀的賦能踐行者。不僅僅是達利凱普,包括其他的企業,已經在豐年資本的控股模式下,形成了更加系統性的核心競爭力,加速創造出更多真實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優秀的投資機構已經成為了中國產業加速轉型和變革的重要力量。依托于投資機構的“管理賦能”,中國企業在全球舞臺上會更加擲地有聲。
構建核心能力
做正確且高壁壘的事情
經歷五年的消化、沉淀、調整和定位,豐年資本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已投企業資源和土壤去成長,無論是參股投資的澳中電子、佳宏新材、矽電半導體,以及控股投資的昌力科技、達利凱普等等,耐心地等待成績單檢驗時刻的到來。
這種投資打法略有繁瑣,投資背后傾注的不僅僅是資本上的數字,還有更多的心血與精力,但豐年資本認為應該去做正確且高壁壘的事情。
豐年資本合伙人趙豐曾經總結了豐年資本三個比較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能力的構筑起來是艱難且有壁壘的。需要持續的投入,無論是整個組織還是個人。豐年的根已經扎在這三個核心能力上,凡是有利于核心能力建設的事情,都是值得去做的。而這三項核心能力也會持續為豐年的投資提供高壁壘和強競爭力。
2020年特殊的大環境里,中國的高端制造業正在沖破一些藩籬。豐年資本希望幫助產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在未來幾十年助推一批國內企業成為全球細分行業的產業龍頭。
本文來源:網絡
文章由創投時報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