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O2O行業迎來了資本寒冬,扎堆而涌現的O2O創業項目大批死亡,盲目高漲的熱情并不能夠支撐這個...
同創偉業 王大勤|2019-12-04 09:13:42|來源:網絡
11月29-30日,以“鍛造組織,產業聚合”為主題的騰訊產業加速器之AI與SaaS系列首次融合課程在南京舉行。培訓期間,同創偉業的合伙人、董事總經理張文軍蒞臨現場,基于在國內知名機構投資投行二十多年的實戰經歷,分享打造上市公司基礎的干貨,針對科創板上市、新三板改革、創業板改革等逐個擊破,幫助企業打通各個關卡順利上市。
同創偉業的合伙人、董事總經理張文軍
閱讀前,先思考:
l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該如何上市?
l 企業上市是否有捷徑可走?
l 如何為企業上市打好關鍵基礎?
為什么科創板被市場看好?
首先,從科創板開始,與其他板塊對比,科創板是一場對資本和科技企業的角力。為什么科創板被大家看好?中國目前的大環境告訴我們知識造富真的來了。過去,那些勤奮、善于運作、有人脈關系的人更容易成功,但未來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是中國技術到來的時代,掌握技術的人更容易成功。對于科創板也一樣,核心技術是重中之重,只要技術壁壘足夠堅實,那優勢就是絕對的,科技創新一定會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型企業,知識造富是從科創板開始的。
那么科創板在國內有哪些行業定位呢?第一,要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第二,具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創企業;第三,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企業;第四,無論是擬上市企業還是投資者,都較為封閉,是非國際化市場。張文軍指出,科創板是真正中國的一個領域,目前剛開了半年時間已經有七十家左右的公司,未來科創板是很有潛力的。
大家知道,美國的納斯達克立足于服務科技型、創新反傳統商業模式的新興企業,定位為科創落地的實現板塊。然而,跨國度的差異很大,雖然納斯達克歡迎所有企業,但是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后需要考慮的一點是,有沒有投資者關注,比如過去有一些公司對外宣稱在國外表現不錯,但事實上投資者都來自中國,而完全美資的背景很難去關注,如此一來,企業的流動就受到了限制,股票也很難流動,想要集資就很難。
香港的科創板則無特殊行業規定,對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創新產業公司降低一定上市門檻,但對它們有一定業務上的特征要求。
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首先,公司要上市前,通常首先要考慮內部的架構,包括組織架構、股東結構、管理架構是不是符合現代企業制度,這都是考核范圍。
同時,創業者還要對財務規范、納稅等概念進行了解,未來科創板會稍微降低要求,但也絕對不會降到零規范。
另外,如果公司最近三年主要話事人有改變,那么企業的可持續性也是要打問號的。反過來倒推,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變了,或者核心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發生變化,就很難去說服投資人。
而生產經營是否合法合規這一項,要求非常細致。比如,申報資料能有上千頁,底稿是非常多,這就是從各個角度、各個緯度全方位的曝光公司,所以說這一項的考核壓力也很大。
科創板目前有五套上市指標,不再將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正作為上市的必要條件,而是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凈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目前為止第一套標準的使用最多,也就是利潤標準,未來科創板如果正常發展,應該會用到第二套標準以及第三套標準,后面會逐漸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定價完成后,如發行人總市值無法滿足其在招股說明書中選擇的上市標準,將中止發行。
當然科創板也有特殊企業,包括紅籌企業與特殊表決權企業。
紅籌企業最早從互聯網開始,當年有一批國內企業去海外上市,不接受注冊地在國內,所以設立了境外的公司持有國內公司的權利,再用境外的公司去海外上市,這些企業叫紅籌企業。
目前從投資實踐看,早期項目投資人的權限很多。未來如果整個市場正常的合理發展,應該是創業者有更多話語權。因為投一家公司的前提是,看好這個創業團隊,無論它的技術多高,市場多好,如果對團隊不信任就必要投,這是最基本的,但它有一個過程,所以大家不能操之過急。
科創板自7月22日首批企業交易至今一年以來,整體運行平穩。未來,科創板將繼續支持和鼓勵“硬科技”、增長有較大彈性的企業上市,堅持科創屬性。
上市不是終點,也不是免費的午餐
除了科創板之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板塊是新三板。11月8日,證監會發布《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非上市公眾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規定,全國股轉公司同一時間發布了配套規則,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改革包括分層管理改革、信息披露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交易制度改革、轉板上市制度、優化投資者結構。它的改革主要是推新三板的精選層出來。新三板以前號稱中國的納斯達克,最早的定位非常高,但結果有點尷尬,原因是用了納斯達克的形式,但沒有把美國的實質搬過來,也就是法制環境、制度環境沒有搬過來,這就導致真正的注冊制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如果在美國造假有可能傾家蕩產,但是中國沒有這樣的環節。因此審核的標準就很高,不可能敞開讓企業進來。
同樣,創業板也有改革,不同于科創板的硬科技屬性,張文軍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創新服務屬性,包括金融科技、創業投資等。提升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強調數字戰略。同時,審批流程更加簡化,更有利于中小民營企業的上市。預計明年上半年創業板有明確的改革內容,比如上市標準要求和以前的創業板是否有區別,投資者門檻是否要提一點,包括其他的一些標準是否要向科創板靠攏,估計未來兩個月內會出臺相關政策。
過去與企業交流的時候,對方總是問上市這塊到底做到哪些才能真正的上市成功。張文軍表示,“如果真的想上市,到了不上市就活不了的地步,那么你就一定能上市。”這句話到今天都有用,雖然說上市很難,但只要有決心的基本上都上市成功了,沒有掉隊的。同時,張文軍也分享了上市成功需要把握八個條件:第一信心是上市成功的關鍵; 第二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 第三上市不是免費的午餐; 第四規范工作從娃娃做起; 第五重視危機處理;第六找到適合的道路和伙伴;第七注重細節管理;第八建立新型政商關系。
上市不是免費的午餐,甚至對于企業家、股東來說,是一個煎熬。它與做業務是一樣的,如果有決心那么一定有機會做成。但上市并不代表你是行業里面最好的,很多人表示自己的公司做到行業第一為什么還不能上市,實際上能上市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企業。根據早期的上市經驗,真正上市成功的往往是頭腦比較靈的,所謂頭腦比較靈就是對上市這件事情很重視,基本上這樣的企業家最終都上市成功了。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上市一定不是終點,它是一個公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個起點,企業能否走得更遠,就在于上市之后的發展。